对核武器袭击所采取的防御措施。核防护大致可分为核爆炸瞬时效应防护和放谢性沾染防护两大类。
(1) 核爆炸瞬时效应防护。人员对核爆炸后几十秒内气杀伤破坏作用的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电磁脉冲等瞬时效应的防护,主要是利用工事进行掩蔽。永久工事 的防护效果最好,野战工事的效果也不错。山洞、土坑、沟渠、涵洞等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在开阔地面上的人员,当发现核爆闪光时,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可减轻 伤害。装甲车辆乘员,可利用车体进行防护。武器装备和其它军用物资的防护,主要是利用工事和地形、地物加以掩蔽。利用坚固、耐热的护罩或护套等遮盖,或者 涂刷防火涂料、白灰浆和泥土等,亦有防护作用。对于电子器材,采用气蔽、接地和增加保护装置等措施,可防护核电磁脉冲的破坏;
(2)放射性沾染防护。主要措施有:在核袭击后,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对人员活动的地区进行辐射侦察,查明沾染区情况;人员要力求避开在沾染区或高照射量率的 地区行动;人员通过沾染区时尽量乘坐车辆,在沾染区作业时要尽量缩短时间;充分利用工事、建筑物和山洞等气蔽物进行防护;及时穿戴个人防护器材,防止人体 受沾染;对撤离沾染区的人员和武器装备等,进行沾染检查;受染人员及其随身携带物品,在撤离沾染区后,要尽快进行洗消,以消除沾染;进入沾染区执行任务的 人员,可服用抗辐射药,以减少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存留量。当敌方实施核袭击时,及时采取上述防护措施,可以减轻人员伤亡和武器装备及其它军用物资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