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指挥通信
 
防空袭斗争人口疏散的组织与实施
编稿时间: 2015-10-06 09:30 来源: 岳阳市人防办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高技术兵器、信息化手段为主的空中打击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远程精确打击,突然、快速地毁损对方的重要目标已成为战场常态。信息化局部战争的特点,造成我难以及时获取空袭情报,预警时间短,甚至来不及进行疏散和隐蔽准备,极大增加了人民防空行动的难度,这对城市防空袭人口疏散组织与实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必须做到“三快”,即敌情判断快、决策指挥快、组织行动快。通过近年的建设实践和演习训练,特别是总结粤东地区人民防空联合行动演练人口紧急疏散演练的做法和经验,笔者认为信息化条件下防空袭斗争人口疏散的组织与实施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周密制定人口疏散方案
人口疏散方案是《城市人民防空袭预案》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战时组织疏散的总体设想和行动实施的主要依据。为了实现人口的快速疏散,减少损失,避免混乱,提高效率,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疏散方案。制定疏散方案前,要充分结合城市及周边环境特点,综合分析敌情,预先了解潜在敌空袭作战能力、特点,预测敌可能对我重要目标空袭的先后顺序、强度以及产生危险区的范围;理清城市的基本要素,城市的战略地位,政治、经济、通信、交通、电力、燃气、供水、化工等重要目标的位置以及周围人口的分布状况。制定疏散方案时,应根据敌情、上级赋予的人民防空袭的任务、本级防空袭决心、本地区的战略地位、本地区人防建设实际情况,科学判断敌空袭样式,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疏散方案。方案中要明确疏散人员组织的具体程序、办法、要求和应达到的标准,尽可能地减少多余的环节和流程,保证时效;做好疏散时人员的分类和编组,确定疏散路线,明确隐蔽场所,一旦遭受空袭威胁时能够快速有序地进行紧急疏散和隐蔽。制定方案后,要多案比较,同时争取一事多案,一案多变,力争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案可对,有据可依,争取主动权,并通过每年警报试鸣组织的紧急疏散演练,精确评估、多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尽可能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修正方案。
二、加强指挥队伍的建设
人防指挥工作要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指挥人才。现代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要求组织指挥人员具有丰富的军事知识、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及信息处理能力。人防系统现有从事组织指挥工作的人员中有相当部分难以达到这个要求,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尽快提高组织指挥人员业务素质,培养一支责任心强,有专业知识,有高度政治觉悟的组织指挥队伍。
(一)通过院校培训的方式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通过深入学习高科技知识和现代战争理论,提高指挥人员的专业水平,使之具有较高的组织指挥专业素质和网络管理能力,为人防组织指挥保障体系培养技术骨干。人防部门也可采取代培、委培的方式,不断提高人防指挥干部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
(二)加强组织指挥人员的在职培训。制定年度学习计划,统一学习共同知识,根据业务分工安排分步学习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考评、奖惩等激励措施,强化在职业务学习和训练。进行系统内的培训,也可采取到部队或相关单位参加学习或进行短期培训。
(三)有针对性地引进组织指挥人才。目前不少人防部门组织指挥干部数量少、年龄大、知识老化、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与所担负的职能和任务不相适应。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定向引进以下有专业特长的人员:一是在部队从事作战、训练、侦察、通信和自动化专业的优秀转业军官,二是地方院校毕业的自动化、信息、通信、微机和网络管理等专业的人才,特别要注重引进懂网络、信息专业的人才。两类人员相互学习,知识互补,可以较快地提高人防组织指挥人员的军事指挥能力和驾驭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对人民防空组织指挥的客观要求。
(四)提高基层人防队伍素质。城市居民防空袭紧急疏散隐蔽行动主要由基层人防部门组织实施,但现在基层的街道(镇)人防工作人员整体水平都不是很高,有些人员属“半路出家”,存在人防意识淡薄、知识缺乏和经验不足等问题。应该针对基层各部门人防工作人员进行有指导性、系统性、计划性的分类培训,以达到提高基层人防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一是组织全系统人员接受封闭式集训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二是指定有技术、有经验的人防同志长期负责技术指导,畅通基层人防技术问题解决渠道;三是建立学习制度,开展岗位练兵。
三、建立灵敏可靠的预警报知系统
成功实施人口快速疏散隐蔽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尽可能早地发现敌情并及时地报知,争取足够的时间。
(一)建立高效顺畅的军地预警机制。人防部门要依托军队预警系统庞大先进的优势,建立以军为主的防空情报预警机制,确保人民防空及时获取空情情报。
(二)提高预警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采购先进的视听通信设备,提高预警系统的科技含量,完善通信网络,使空情情报能快速的传递。近几年,汕头市人防办切实加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建成了机动指挥应急平台,基本指挥所的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和空情接收处理自动化系统,可实现与上级军事机关、上下级人防机关的互联互通。
(三)建立灵敏可靠的警报网。警报网是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空袭的大纵深、快节奏、损毁强的特点对警报网的要求更高。警报网建设要力求技术先进、布局合理,抗干扰和抗摧毁能力强,尽可能做到电动与电声、固定与机动、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结合,尽可能减少死角,扩大警报覆盖半径,提高警报的覆盖率。警报网建设也要随城市的改造和建设逐步调整设点布局,人群密集地区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区要实现百分之百的覆盖。
(四)增加预警报知手段。我们应该在传统的音响警报网基础上,积极探索实现报知手段的多样化,比如采取广播、电视、手机和多媒体LED屏等传媒作为报知平台。
四、常态化组织人口疏散演练
人口疏散演练是和平时期实现人口快速疏散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人口快速疏散能力的重要一环。平时有备,战时才能无患。平常应尽可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科学预设战时背景,反复组织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人员参加的疏散演练,增强指挥机关、保障单位、疏散对象的协作能力,使参演人员从思想上、作风上接受近似实战的训练。演练的内容可以多样化,既让参演人员在预先警报发放时按照预定路线、地点和方法实施疏散隐蔽,同时模拟遭敌空袭时,正前往隐蔽场所途中或来不及进行疏散的一部分人员利用附近有利地形进行隐蔽,以此来提高市民在情况危急时躲避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把演练集研究、检验、示范为一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演练明确职责任务。近年来,汕头市结合警报试鸣活动,每年在一个区组织群众进行防空袭紧急疏散演练,疏散演练的对象重点是重要目标附近、高危区和辖区人口高度密集区的居民和在校学生,以此来提高人口疏散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长期坚持进行疏散演练,一是能够提高领导、机关的组织指挥、谋划、协调能力,二是能够使群众熟悉疏散时机、内容、程序,掌握对战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危急情况处置的方法,提高主动性,避免紧急情况的无序和忙乱。
           (作者单位:汕头市人防办)(来源:《广东人防》2015年第1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